粮食与饲料工业
+高级检索
--请选择--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图分类号
DOI
首页
杂志订阅
稿约
关于编辑部
论文模板
读者信箱
广告业务
编辑部地址
文章检索
资料下载
论文模板
分享:
研究性论文写作要求
1、题名
是对论文中重要内容的高度概括,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
2、署名
是拥有著作权的声明,也是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也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要注明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
3、摘要
用简短的语言(小于等于30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结论。
4、关键词
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3~8个。
5、前言:
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你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你的研究的意义。
6、正文
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不必讲究词藻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应尽量利用事实和数据说理。图和表要具有自明性,避免用图表重复反映相同的数据。引用的资料,应注明出处。
7、层次标题
科技论文除题名外,其他标题统称为层次标题。同一层次的标题应表达同一层次的内容;同一级标题应尽量讲究排比,即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不同层次的标题,有上下关系者,在内容上应相互联系。
8、结论
结论或讨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
9、参考文献
注明资料的出处。
如何撰写研究性论文
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所以拟定一个好的题目特别重要,当然不纯粹是为了吸引人,题目还应该反映文章的特点,主要体现主要的研究内容或者主要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以及特点等等,这样可以一目了然。题目还要做到文字简介,通顺,没有标点,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语不超过100字母。
作者和介绍
作者自己肯定是第一作者,其他有指导教师是责任作者,还可以有1-3个其他作者,对论文有贡献的人应该写进去,以体现他人的工作。作者简介要写出生年月,性别,单位,研究领域等各个杂志有不同的要求。如果研究内容是项目的要写好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一般项目的发表几率要高一些。
摘要和关键词(中文英文)
摘要和关键词常常作为检索工具的检索依据,所以一定要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一般100-300字,不超过400字,要突出重点,与自己研究无关的内容或者他人的研究、理论等不要出现在摘要中。写摘要可以采用结构方法,目的,方法,结果,讨论这样写出来比较清楚,当然也不必千篇一律。 关键词最好符合专业要求,可以参照《汉语主题词表》或者《CA index》,这样容易被检索,也比较符合规范,一般3-10个,总之尽量反映论文的特点。 关于如何写好英文摘要,一定要多阅读参考文献,练习实践,不断的提高,还要注意科技论文写作多是用被动语态!
引言
引言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读者需要的背景资料,体现研究的重要性。一般采用的结构叫做“漏斗式”,就是先介绍主题的一般知识,再转向主题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再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强调一下解决方法和重要性。这个问题必须是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论文中必须有证明的解决方法或者结论。不要把引言写成小型综述,参考文献要尽量少,写一些特别重要的、新的文献。引言的篇幅一般不要超过500字。
材料和方法
如果引用他人的东西或者是常规方法仪器可以不介绍或简要介绍,若是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最好提及一下,以证明自己方法的可靠性。对于自己的创新方法或者有所改进的方法要详细写出来,以供他人参考。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部分。实验材料,包括试剂和仪器等等,试剂要标出厂商和纯度以及一些重要指标(浓度,活性等),仪器要有型号和厂家,一些其他的要表明来源。各种测定方法,实验方法参考他人的要表明出处,自己的要写好简单的步骤。统计学方法也要写明。
结果
文字描述结果对数据和图表作明确的说明,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把握重点,写的时候先写重要的结果,再写次要的,对于一些变化要明确写出变化趋势和特点,对于没有影响的因素也要简要说明,图表遵守不重复原则。也不要直接列出数据,最好还是图表比较明确一些。在结果中可以写出最重要的几个数据以说明成果。
讨论
主要针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来回答。主要内容是回答问题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论证,解释和理论不符合的结果,指出创新点和他人不同的地方,解释意外发现,解释局限性和实验改进等等,还有就是强调本研究的重要所在。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讨论的开始部分,中间讨论和论证答案的准确性,可靠性、创新性、重要性,对于目前还不能解释的要进行推论和假象要明确说明,不能以结论代替假说,论证的方法有陈述实验结果,引用参考文献,理论解释等等,总之要让人信服。对于自己不足的说明不宜太多,也不要推翻自己的研究,只是让研究更为严谨,就是要把握分寸。 讨论的结尾部分常采用一定的规范,重申问题答案可以换一个角度来阐述,再次说明重要性,对前景作一个展望。
致谢
对于提供资金或者仪器材料的重要机构和个人要给予感谢!简要一些,一般就1-2行字。
参考文献
写研究论文和综述是不同的,不需要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是参考文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参考文献一定是有效的发表的文献,最好发表的刊物还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否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刊物上的文章可能自己都有错误,如何证明你的结论呢?尽量取得一次文献,不要从别人的综述里面或者其他二次文献里面找证据。引用文献不要老把标注放在句子结束的地方,要放在作者的观点后面,或者作者的姓名处。对于不重要的文献或者一些常用概念的引用可以不标注,好多杂志有参考文献个数的限制。还有一个实际的建议就是尽量多阅读英文的参考文献,很多中文文献在国际上没有很多的可信度! 常用格式 说明用例[2] 说明用例[2-6] 编号一般要按照引用的次序对于具体格式下面仅仅列举一些(具体刊物看稿约) 一些主要文献的相对标准的格式: [连续出版物]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作者只列3人,后面加“等”或相应的外文,姓名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西文刊名缩写按Index Medicus,不要缩写点,中文刊名用全称,括号内加注中文期刊的英文缩写名称. [专著] 序号 编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例如: [书中章节]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书名 [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例如: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例如: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标准(s),专利(P)。关于格式 写研究论文主要目的无非是让别人知道你的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所以格式要按照刊物的要求,不管中文和英文对发表的论文都有一定的要求,投稿之前一定要记得好好的上网查一下格式,一般核心刊物或者国际刊物都会有自己的网站,上面有投稿指南和联系方法。尤其中文刊物要求投稿的时候就符合一定的格式规范,这一点很重要。
图和表
图表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元素,用来简明的表达主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一定要制作的比较美观,初级作者一般实用office里的excel来进行作图和表,要是对此还不满足可以找一些专门的工具,SPSS、SAS都可以作,graph4.0比较专业,对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很好的控制。当越是精细就越难学习。有些刊物要求图表要用英文标题和文字,还有对于一些特殊部分要在下面说明,图的标题一般在图下面,表格的标题在上面,图表要整体编号,可以用word里面的域进行自动编号,有些对图尤其是分子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化学键的长度,原子分子字母的大小等等,这些就要用专业的分子式软件来作图,还有一些流程图,一般要是用word直接做比较麻烦,最后要用组合命令把框和图都组合成一个。可以选择流程图软件,或者chem. windows也是可以的。好多人以为它只能作分子式,其实作用很多。
修改 建议发稿前自己要修改2-4遍,还要让指导教师审阅,要是指导教师没有仔细的修改或者没有建设性建议,要请师兄看看或者自己的同学看看,要保证发出论文的质量,要做就做最好的!
如何使得论文更优秀 文字规范没有低级错误,避免冗长的句子,表达意思明确没有歧义,要符合语法规范,不要有错字之类的低级错误,观点和重点明确,也就是自己的写作功底的问题,善意突出重点,思路明确,这一切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推论严谨前后一致,要是做不到这一点是很低级的错误,数据和图表有时候进行了修改,而讨论或者其他地方也有涉及,常常会忘记,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一定要多检查几次,确保正确。
综述论文写作要求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3)评论性综述: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1 格式
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败的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在评述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1 前言
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1.2 正文
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1.3 总结
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1.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2 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1 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②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③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
(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2.2 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4)综述的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