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年第12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发芽对糙米理化特性的影响
    杨慧萍 李常钰 唐培安 王超超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1
    [摘要](18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优化糙米发芽工艺条件,研究糙米发芽前后内部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变化,主要包括膨胀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特性、糊化特性及质构特性等。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膨胀度增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透光率比发芽前升高了20%;冻融稳定性提高,凝沉特性得到改善,这说明发芽使糙米不易老化,有助于食品货架期的延长;峰值黏度降低,糊化温度基本不变;糙米发芽后凝胶黏性有所提高,硬度和胶凝性均降低;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发芽后整个米粒结构变得较疏松。通过对糙米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表明发芽后糙米淀粉酶活力上升。综上得出,发芽对糙米的理化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粒度大小对大米RVA谱的影响
    蒋甜燕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2
    [摘要](17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将3种市售大米粉碎成不同粒度的样品,通过测定它们的黏度值,研究粒度大小对大米RVA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必须达到一定的细度后才能测出具有代表性的黏度值,如样品粒度较大,需在RVA仪程序中给予充分的时间才得到完整的曲线;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随着大米粒度逐渐变小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回生值随着大米粒度减小而减小,衰减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建立了粒度与RVA谱各特征值关系的回归方程,且粒度大小对不同种类的大米影响相同。
    3  辽宁省2010年水稻中试品种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刘军 姜秀英 解文孝 吴勇贤 宋美茹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3
    [摘要](183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对辽宁省2010年水稻区试参试的63个品种在10个主要品质性状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杂交组合与常规品种在垩白性状上存在差距,只有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才能对品质有较大的改善;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的有19个,达标率为30.2%;有68.3%品种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有90.5%品种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
    4  一种磨粉机磨辊中凸度加工的新方法
    陈登峰 丁宏学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4
    [摘要](216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分析磨粉机磨辊中凸度产生的原因及加工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模拟磨辊工作状态加工磨辊中凸度的方法及加工装置。由于加工磨辊时能够完全模拟磨辊工作时的状态,所以磨辊的使用效果最佳;使用普通的外圆磨即可精确加工磨辊的中凸度,加工操作简单,并可减少磨辊加工企业对数控加工机床的依赖,大大降低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成本。
    5  小麦制粉车间空气平衡的探讨
    吴建章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5
    [摘要](169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阐述了小麦制粉车间通风方式和空气平衡的意义。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通风方式中自然通风是车间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小麦制粉车间机械通风应满足mjj>mjp的通风状态,只有这样,小麦制粉车间才能达到较高的卫生和洁净度要求。
    6  温度对小麦安全储藏水分及霉菌活动的影响
    蔡静平 魏鑫 黄淑霞 张航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6
    [摘要](204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模拟小麦储藏条件,将小麦水分调成12.5%~15.5%,在15~35℃条件下储藏50 d,研究小麦储藏安全性和霉菌活动的状况。结果表明,水分为13.0%的小麦在各试验温度组合中均没有发现霉菌含量显著增加现象(P>0.05),也没有出现原有优势霉菌被灰绿曲霉等典型储藏型霉菌替换的现象。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储藏温度与小麦储藏安全水分的关系,从30~15℃,储藏温度每降低5℃,小麦安全储藏水分可升高0.5个百分点,且没有霉菌明显活动的迹象,线性关系明显(r=1)。因此,在实际储藏环节,可根据小麦水分情况,通过控制储藏温度实现安全储藏。
    7  红薯膳食纤维物理-酶法的提取工艺研究
    刘文虎 刘婷媛 沈晖 曾里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7
    [摘要](183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红薯为原料, 对物理-酶法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筛分的前处理最佳工艺为浸泡料液比1∶4,浸泡时间8 h,浸泡温度50℃;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料液比1∶6,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0℃,酶解pH4.0,添加α-淀粉酶质量分数0.03%。在此条件下,原料淀粉去除率达到84.93%,得到的红薯膳食纤维中粗纤维含量达到82.33%。
    8  苦荞麦的营养与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贾冬英 姚开 张海均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8
    [摘要](250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苦荞麦富含多种营养素和非营养性的功能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与保健价值。综述了苦荞麦中的主要营养素和功能成分,并介绍了其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功能。
    9  玉米胚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任婷婷 石亚丽 李书国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09
    [摘要](178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玉米胚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胚蛋白、植物甾醇、γ-氨基丁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的保健功效。综述了目前我国玉米胚食品加工及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玉米胚食品研究开发的建议如玉米胚蛋白、油脂、植物甾醇、γ-氨基丁酸等提取及功能性食品研究。
    10  甘薯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张晓双 武鹏 赵仁勇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0
    [摘要](184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综述了甘薯生产燃料乙醇发酵品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原料的组分含量、理化特性、关键组分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与发酵参数的相关性等指标来评价甘薯生产燃料乙醇发酵品质的可行性与不足之处,简要介绍了完全水解淀粉(CHS)含量及快速黏度分析(RVA)等新型评价手段的应用,为建立评价甘薯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品质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11  大豆组织蛋白素食糯米肠制作工艺研究
    张振 李新华 李丹丹 刘崑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1
    [摘要](17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大豆组织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类似于肉的口感,以大豆组织蛋白代替肉为主料,同时以大豆油代替动物脂肪,添加糯米研制大豆组织蛋白素食糯米肠。大豆组织蛋白经过预处理(浸泡、脱水)得到大豆组织蛋白湿基(水分65%)。通过比较糯米不同添加量对肠的影响,确定了糯米的最佳添加量以大豆组织蛋白湿基计(水分65%)为6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大豆组织蛋白素食糯米肠其他配料的最佳配方为:以大豆组织蛋白湿基(水分65%)为基准,添加水160%,大豆分离蛋白10%,复配胶5%,大豆油14%。
    12  2007~2011年广西食用木薯淀粉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吴雪 李宝升 段玉林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2
    [摘要](185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广西近5年来食用木薯淀粉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质量监督工作和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依据。选用2007 ~2011年监督抽查和委托检验的190份食用木薯淀粉样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按照不同年份、不同抽样方法、不同样品类别作分析比较。 共检出超标样品63份,超标率为33.16%,带菌样品83份,带菌率为43.68%。不同年份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原淀粉和变性淀粉超标率分别为44.53%和5.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13  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饲料控制技术
    唐志刚 温超 周岩民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3
    [摘要](210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对动物和人具有多种生理毒性,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生物链蓄积污染饲料和动物源性食品,造成食品和人类安全隐患。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来源,总结了重金属在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现状,介绍控制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饲料调控技术,以期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14  我国饲料产品进口量现状及结构特征分析
    张晴 刘李峰 李俊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4
    [摘要](186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适应我国饲料贸易发展的形势,在结合进口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概念、目的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粮油作物和饲料产品进口量及结构特征做出分析和评价,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进口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的经验
    15  复合杂粕多菌种发酵工艺研究
    张昆 王春维 余岳 彭凯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5
    [摘要](24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获得复合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棉籽粕45%、菜籽粕15%、玉米酒精糟15%、麸皮21%和硫酸铵2%为发酵基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为2∶1∶1、接种量12%、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45%、发酵温度34℃和发酵时间60 h为发酵条件,发酵后粗蛋白质达42.5%,比发酵前提高15.5%;游离棉酚从1 240 mg/kg降至360 mg/kg,脱毒率达71%;粗纤维含量下降。
    16  固态发酵复方中药生产肉品质改良剂的研究
    刘春辉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6
    [摘要](223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对以复方中药为原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制备肉品质改良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复方中药发酵前后饲喂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制备肉品质改良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料层厚度2~4 cm,培养基初始含水率为50%、初始pH 5.5、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为4.0%,发酵温度28℃;在此发酵条件下制备的肉品质改良剂具有提高生长性能,有效改善育肥猪的屠宰性能,显著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延缓屠宰后肌肉pH值下降速度,改善猪肉品质的功效。
    17  甘露寡糖的研究与应用
    寇庆 梁咪娟 陶亮亮 李鹏 李明旭 李少龙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7
    [摘要](215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甘露寡糖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甘露寡糖对动物体胃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对动物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体现了甘露寡糖能够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抑制肠道病原菌,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日增重。甘露寡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抗生素的应用。
    18  强饲不同饲用玉米对鸡内源能损失量的影响
    翟少伟
    2012, 12(5). DOI: 10.7633/j.issn.1003-6202.2012.05.018
    [摘要](20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强饲蛋白质水平接近、不同氨基酸含量的两种饲用玉米(普通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对鸡内源能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饲两种玉米后,鸡的内源能损失量和每1 kg体重的内源能损失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内源氮损失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氮校正内源能损失量和每1 kg体重的内源能损失量接近(P>0.05)。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