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与饲料工业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综述了水稻镉污染现状,介绍了水稻镉主要污染源、人体健康风险以及控制策略,并对未来水稻的镉污染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缓解水稻镉污染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
    以新收获小麦为研究对象,检测2020—2023年小麦籽粒不完善粒、真菌毒素含量等指标,分析真菌毒素污染情况、不完善粒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关系、天气对小麦真菌毒素含量的影响。根据真菌毒素污染情况,重点以2023年新收获小麦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不完善粒与DON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30 5;不完善粒与ZEN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2 3;DON和ZEN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0.812 4;天气对新收获小麦真菌毒素含量影响较大,小麦扬花期至收获期连阴雨天气是造成小麦DON和ZEN含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摘要:
    进口食品安全风险是一个动态、非线性的过程,单一的模型很难做出准确拟合和预测。以2010-01—2021-08间的进口食品不合格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回归差分整合滑动平均模型(ARIMA)进行建模,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建立ARIMA-SVM组合模型。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率误差(MAPE)和判定系数(R2)等评价指标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发现: ARIMA-SVM组合模型比单独运用ARIMA模型和SVM模型建立的模型的精度高,对进口食品不合格情况的短期预测效果更好。
    摘要:
    现有技术中的大豆筛分装置在使用时,因其不能对大豆表面进行清洁,导致泥土、异物粘连在大豆表面时,不仅会影响筛分效果,且在后续存储时,易导致大豆出现腐烂现象,影响后期使用,同时现有筛分装置是将灰尘等杂质直接排出,影响环境和人员身体健康,针对上述问题,故而研发了一种大豆筛分装置。
    摘要:
    视觉定位坐标与实际抓取位置的相对位移过大是导致智能主机无法准确定位工件实时位置的主要原因,为此,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系统。利用粮食智能生产线定位基站,将抓取位置接收模块、位置信息自适应传输模块、工件抓取位置定位解算模块三类应用部件串联在一起,完成自适应定位系统的硬件设计。定义机器视觉坐标系,并求解视觉畸变参数,通过纠错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行为的方式,完成对抓取位置坐标误差的标定,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标定。针对抓取位置坐标实施自适应变换,并根据齐次定位条件,实现对工件抓取位置的自适应定位处理,再联合硬件应用结构,完成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视觉定位坐标与实际抓取位置的相对位移不超过0.5 mm,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精度高,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摘要:
    无人值守粮仓面积较大,在温度远程监测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噪声和监测范围的影响,降低了数据质量,并增加了多点数据传输的延时,影响温度远程监测的效果。提出基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无人值守粮仓多点温度远程监测方法。构建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在内的无人值守粮仓多点温度远程监测的多传感物联网远程监测架构;利用5G无线通信技术回传监测数据,通过5G网络切片实现数据延时补偿;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技术有效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干扰;引入5G通信技术构建监测温度数据阈值告警模型,及时响应异常数据,实现无人值守粮仓多点温度远程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监测到无人值守粮仓内不同谷物种类的各关键位置温度变化,去噪后抓举曲线形态更为平滑且稳定,在大规模数据传输环境下,其节点分配平均指数依然能够稳定在0.9左右,监测效果较好。
    摘要:
    结合粮食仓储的智能化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仓储温度预测及可视化方法。具体采用鲸鱼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以提高BP神经网络的全局搜索能力;然后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对粮食仓储内部温度进行预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采用OriginPro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测试结果表明:在训练集上,未经过改进的BP神经网络经过550次迭代后才开始收敛,且最终的函数损失值维持在0.3左右,ACC值维持在73%左右;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则经过120次迭代后开始收敛,函数损失值维持在0.08左右,ACC维持在94%左右。在测试集上,改进BP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率为94.59%,MAE值为0.07,表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仓储温度预测精度更高,且通过OriginPro软件实现了温度预测结果的可视化。由此得出,研究提出的预测及可视化方法可行,可为粮食仓储提供借鉴。
    摘要:
    为了解武威地区玉米品种的质量品质指标情况及评价其优质特性,筛选出表现突出的优良玉米品种。对16个产自武威地区的玉米品种采用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份不同品种玉米中,除瑞普909玉米是二等外,其他15个品种均为一等玉米。品质指标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赖氨酸含量,其次是总氨基酸含量,说明武威地区玉米品种的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淀粉含量。综合评价得出甘优638、先玉1225、胜美999表现优良,部分品质指标较高,如先玉1225的淀粉含量达到了78.65%(14%含水量时),甘优638的赖氨酸含量最高为0.44%(14%含水量时),胜美999的总氨基酸和粗纤维含量最高。
    摘要:
    云南省稻谷质量连续3年等级达到二等,2023年粳稻出糙率平均值为80.9%,三等及以上的占比96.5%,籼稻出糙率平均值为77.5%,三等及以上的占比93.1%;整精米率平均值连续3年满足一等质量要求,2023年粳稻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5.6%,籼稻整精米率平均值56.2%;不完善粒平均值连续3年在5.0%以下,2023年粳稻不完善粒平均值为4.1%,籼稻不完善粒平均值为3.4%。收获稻谷水分和出糙率几乎无相关,水分和整精米率存在微弱正相关;粳稻不完善粒和出糙率呈显著负相关,籼稻不完善粒和出糙率呈低度负相关;稻谷不完善粒和整精米率呈微弱负相关;出糙率和整精米呈低度正相关。2023年云南省稻谷品质测报项目整精米率、食味品质评分、垩白度、直链淀粉(干基)4项目全部达标率52.7%,其中粳稻47.8%、籼稻54.3%。优质稻谷云恢290和楚粳系列品种分别在红河州和楚雄州规模推广种植效果较好。
    摘要:
    由于糙米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存在过度碾白的情况,这会导致大量营养成分损失和浪费。基于有限元模拟及内聚力模型,研究了工作条件和含水率对糙米碾削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糙米截面微观结构表征图,建立了含皮层、界面与胚乳复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讨论了在不同碾削深度、碾削速度与界面强度条件下,糙米皮层、界面和胚乳层中裂纹扩展规律,揭示了糙米的断裂机理。该研究工作为糙米碾白、抛光等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
    植物油浸出车间产生的含正己烷废气,一般采用冷凝和矿物油吸收后排放。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尾气处理采用光催化、冷冻法、燃烧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近期树脂吸附法被证明高效,得益于树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大、孔容大、疏水性好、稳定性强、使用安全性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通过连续的吸附脱附工作将废气中的正己烷进行回收,可控制尾气中VOCs低于30 mg/m3,优于排放标准。
    摘要:
    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生长猪8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预试期间所有猪饲喂基础饲粮,正试期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750 mg/kg姜黄素。试验所用饲粮参照《猪饲养标准》配制,饲养管理按常规程序进行。结果显示:(1)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姜黄素能显著降低育肥猪背膘厚度,提高瘦肉率和眼肌面积(P<0.05)。(2)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姜黄素能显著提高育肥猪背最长肌的pH24h值,减少了肌肉滴水损失率(P<0.05)。(3)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姜黄素显著提高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4)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姜黄素显著提高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P<0.05)。(5)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姜黄素显著提高了绒毛高度和空肠及回肠的绒隐比(P<0.05)。综合分析结果,姜黄素作为一种高效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对提升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肠道健康具有显著效果。推荐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500 mg/kg姜黄素,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
    中草药副产物指药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以及制药企业精深加工过程中被丢弃的药渣、下脚料等,具有产量大、价格低、利用率低的特性,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动物饲料原料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并改善动物机体健康,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物理加工或微生物发酵对中药副产物进行处理后可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经微生物发酵可提高其饲用价值,与饲草混合青贮能够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在反刍动物的生产中,中草药副产物具有提高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等作用。综述了中草药副产物的营养价值、利用方式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摘要: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稻米中镉含量,研究了定容因子、称样质量对测定稻米中镉含量的影响。通过比较低浓度、中等浓度、高浓度的样品在不同的定容因子下的表现,得出样品浓度越大,定容因子对结果影响越大,测定值相对误差越大。通过调整定容因子和称样质量,使样品待测液中镉的浓度处在1.0~2.0 ng/mL时,测定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对0.18、0.32和0.87 mg/kg的样品,称样质量为0.3 g,定容因子分别为25、50、100 mL的实验准确性与精密度进行了研究,6次测定平均值与样品标准值相对误差低于5.1%,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3.5%。研究表明称样质量为0.2~0.5 g时,选用适当的定容因子实验测定结果会更加准确可靠,这为稻米中镉含量的日常测定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摘要:
    我国允许在动物饲料中添加的益生菌种类较多,益生菌具有调节动物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血液指标、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其中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酵母及其培养物的应用最为广泛,因其能够刺激胃肠道内优势微生物菌群增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胃肠道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功效,在饲料限抗背景下备受养殖户们的青睐。通过综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及其培养物在奶犊牛养殖中的应用,可以为奶犊牛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益生菌提供理论支撑。
    摘要:
    综述了黑水虻对奶牛粪便的生物转化过程以及其产物的利用进展情况。黑水虻能够有效地降解奶牛粪便中的有机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抗菌药物残留。其产物包括黑水虻幼虫和虫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幼虫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可作为优质的动物饲料;虫粪富含氮磷钾等养分以及多种植物根基促生菌,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黑水虻对奶牛粪便的生物转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模式,有利于碳氮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能够实现奶牛养殖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提高黑水虻生物转化奶牛粪便的效率、优化产物的利用方式以及加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摘要:
    为提高食品外观检测速度和精度,以大米外观检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方法以ResNet34为大米外观检测框架,通过将ResNet34网络的lay1~3的残差块依次修改为2、3、4,并采用Inception-v3结构中对称卷积结构替换ResNet34网络的第一个卷积层,来降低模型的计算量,提高模型训练收敛速度;然后使用空洞率为2的空洞卷积替换Inception-v3结构中的3×3卷积,使用空洞率为1、2、3的混合空洞卷积替换lay3的3×3卷积,来丰富大米特征表示,提高模型的分类识别精度;最后,在lay2和lay3中引入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降低不显著特征的权重,以进一步提高模型分类识别精度,设计了一种改进ResNet34网络,实现了快速、精确的大米外观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改进ResNet34网络可有效提高大米外观检测精度和速度,相较于改进前和VGG16、BP模型,所提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和F1各项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对完善米、垩白米和碎米等不同外观的大米检测精度达到92%以上,检测时间约为22 s,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速度,为实现快速、精确的食品外观检测提供了参考。
    摘要:
    针对不同贮藏湿度的稻米营养成分检测,采用电子鼻和高光谱技术分别采集稻米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错注意卷积块(IACB)和知识蒸馏(KD)技术的交错注意力卷积压缩网络(IACCN)算法,用于提取和处理稻米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电子鼻采集数据,在最高湿度70%时,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准确率在85.6%~88.1%,而IACCN的准确率在97.6%~99.55%。在稻米高光谱数据处理和识别中,CNN的平均准确率为65%,IACNN的平均准确率为81%。此外,通过对电子鼻和高光谱数据的融合处理,IACCN算法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准确率高达99.5%。结果表明,IACCN算法在稻米营养成分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优势更为明显。此次研究为稻米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为稻米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
    为了保证黄曲霉毒素B1(AFB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均一性,对微球偶联抗体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系列优化实验,确定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微球偶联抗体工艺,为试纸条制备提供了重要的中间物。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高灵敏荧光微球偶联方法,有效提高了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抗体偶联效率。
    摘要:
    为研究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果胶酶对黄羽肉鸡生产与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1 12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其中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肉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200 g/t果胶酶进行饲喂,试验周期64 d。研究结果表明,杂粕型饲粮添加果胶酶对肉鸡日均增重有显著(P<0.05)的影响,但对肉鸡的日均采食量、耗料增重比、成活率及屠宰性能均无显著(P>0.05)影响。综上所述,杂粕型饲粮添加果胶酶能有效改善黄羽肉鸡的增重。
    摘要:
    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然而,由于养猪场中抗生素的的滥用导致出现多重耐药基因,使得非致病菌转变成致病菌,目前欧盟已经禁止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有机酸和精油已被证明是养猪业中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它们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特性,还有利于调控肠道微生物种群并改善免疫反应。全文重点讨论了有机酸和植物精油添加到猪日粮中对提高猪生长性能、氧化应激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在养猪业中推广有机酸和植物精油提供参考。
    摘要: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针对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要求,根据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副产品干燥设备管束干燥机尾气利用的技术现状,分析了目前管束干燥机尾气利用存在的弊端,以及尾气废热利用效率不足的问题,并结合环保要求的“消白”,提出了详细的管束干燥机尾气深度综合利用技术,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通过此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淀粉加工企业尾气排放“白烟”的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管束尾气中热量,减少淀粉加工生产线的蒸汽消耗,可供相关厂家参考。
    摘要:
    以市售普通优质小麦粉及饺子专用粉为原料制作饺子皮,测定小麦粉的基本理化指标以及生/熟饺子皮色泽、质构以及感官等品质指标,通过显著性及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饺子专用粉品质的关键因素。小麦粉的白度对生/熟饺子色泽具有重要影响。小麦粉中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形成时间、吸水率、延伸度、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抗拉伸阻力、破损淀粉含量是影响饺子皮品质的关键指标。可以利用质构穿刺试验指标(穿刺距离、穿刺韧性)和剪切测试指标(坚实度、韧性)来预测饺子皮口感。
    摘要:
    为了了解发酵挂面的产品特点。以未发酵挂面为对照,通过测定挂面的食用属性、微观结构和淀粉的消化情况,分析酵母菌发酵对挂面品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挂面内部气孔清晰可见,大小适中,面体吸水率提高13%,硬度、咀嚼性、弹性和黏附性等质构指标略有降低,模拟体外淀粉消化速率提高13%。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经过酵母菌发酵后挂面的产品特点突出,具有较好的食用口感,煮制时能够吸收更多的汤汁,提升滋味,食用后也更易于水解消化。
    摘要:
    6~24月龄婴幼儿食用母乳量逐渐减少,能量和营养需求最终将来自辅食,米粉是婴幼儿食用的主要辅食。通过计算营养密度,提供营养搭配的合理框架,来满足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及能量需求。实验结果表明,从米粉中各营养成分的营养密度估算,6~24月龄婴幼儿每日除食用母乳、米粉外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铁、维生素D;12~24月龄婴幼儿需额外添加钙;12~24月龄女婴幼儿需额外锌;从米糊满足婴幼儿吞咽黏度的角度,婴幼儿除每日食用母乳外, 6~8月龄婴幼儿食用米粉黏度过高,不宜食用米粉,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D;9~11月婴幼儿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12~24月婴幼儿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D、维生素C。营养密度作为营养强化的一种方法,可以达到适当且安全的添加的目的。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